【喜迎二十大】輝煌十年有色志?再生金屬篇

2022年10月13日 8:52 6687次瀏覽 來源:   分類: 輝煌十年有色志   作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總結人類文明發展規律,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全黨全國推動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推動中國綠色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引領中華民族在實現偉大復興征程上闊步前行。

再生有色金屬是以各種廢有色金屬和含有色金屬的廢料為原料,采用火法、濕法等冶金工藝生產金屬或合金的產業,是有色金屬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再生有色金屬原料來源廣泛,蘊藏于工業金屬廢料、報廢汽車、廢棄電子電器及機電產品、廢電線電纜等多種形態的廢棄物中。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有利于環境保護和資源再利用,具有節能、減排、降碳等顯著特點。

“變廢為寶、循環利用是朝陽產業,使垃圾資源化,這是化腐朽為神奇,既是科學,也是藝術,希望企業再接再厲。”2013年7月22日,正在湖北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前往從事電子廢棄物綠色回收利用的格林美高新技術公司武漢分公司考察時反復叮嚀。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斷,闡述了“垃圾”與“資源”的辯證關系,強調了廢棄物的時空屬性,明確指出“變廢為寶、循環利用是朝陽產業”,為我國再生金屬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殷殷囑托,使命在肩。在國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進程中,在各項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近年來,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順應時代發展步伐,念茲在茲,以實際行動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為有色金屬工業貢獻了1/4的原料,對促進有色金屬工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發展進入結構調整最明顯、技術水平和質量效益提升幅度最大、節能減排成效最顯著的時期。如今,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在總量規模、原料結構、轉型升級、產業布局和國際合作等方面都邁上了新臺階。

1

產量實現穩步增長

再生金屬產業發展正當時

10年間,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實現較快發展,取得豐碩成果,再生有色金屬產量穩步提升,為我國有色金屬資源保障作出了貢獻。

2012年,我國再生銅、鋁、鉛、鋅總產量1039萬噸。其中,再生銅275萬噸、再生鋁480萬噸、再生鉛140萬噸、再生鋅144萬噸。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量累計達到1.3億噸,連續10年保持增長。2021年,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量1572萬噸,產品產值約5000億元。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分析,“十四五”期間,再生有色金屬產業規模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其中,國內消費將推動汽車、家電、電子產品等更新升級,促進舊產品循環利用,廢金屬蓄積量快速增長。同時,這也是生產生活方式全面向綠色轉型的關鍵時期,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有望繼續保持較穩定的增長幅度。國家《“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提出,2025年再生有色金屬產量目標為2000萬噸。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預測,2030年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量將達到2800萬噸。大有作為的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未來可期。

1

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

原料結構日益優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有色金屬報廢量的快速增長、回收體系的逐步規范、再生銅鋁原料進口政策的實施,再生有色金屬原料形成以國內為主、進口補充的格局。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的原料以進口為主。2012年,廢有色金屬進口量達到峰值。其中,銅廢碎料486萬噸、鋁廢碎料259萬噸,隨后進口量逐年下降。2012年,國內回收的廢鋁首次超過進口廢鋁。2015年,國內回收的廢銅首次超過進口廢銅。此后,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原料結構從進口為主全面轉向國內為主。2016年,國內回收的廢銅首次超過國產礦銅。“十三五”期間,我國利用國內廢有色金屬累計超過5500萬噸,國內原料在再生銅、再生鋁原料中的占比分別從2016年的34.5%、69.8%提高至2020年的71.3%、88%。進口原料呈現量降質升的特點,通過進口管理制度改革提高進口再生銅鋁原料的品質,進口原料銅含量從2016年的50%提高到2020年的90%。

“十四五”以來,國家高度重視廢有色金屬回收體系建設,明確支持建立大型再生鋁、銅、鋰、鎳、鈷、鎢、鉬等回收基地和產業集聚區,推進再生金屬回收、拆解、加工、分類、配送一體化發展,一批再生銅鋁加工配送中心正在加快建設。再生銅鋁原料進口量在連續4年下降后于2021年實現首次增長,呈現量增質升的良好局面。

1

產業規模持續擴大

綠色生態圈初步形成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從產品鏈到產業鏈,徹底改變了粗放的小、散、污舊格局。再生有色金屬企業被列入國家級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名單,再生有色金屬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綠色產業的新生態圈已初步形成。

截至2021年,我國再生銅、再生鋁和再生鉛產能分別約為750萬噸、1550萬噸和780萬噸,再生鋁項目數量和投資額均大幅攀升。2021年,僅廣西在建的再生鋁項目產能合計達140萬噸。此外,新建項目中,再生銅板帶、銅棒、含銅危廢處置以及再生變形鋁合金、鋁灰處置項目明顯增多。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統計,2021年,全國在建再生有色金屬項目涉及產能約1000萬噸。其中,取得環評批復的再生銅項目16項,涉及產能168萬噸;取得環評批復且在建的再生鋁項目27項,涉及產能604萬噸;取得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并投產的再生鉛項目7項(技改擴建和新建),涉及廢鉛蓄電池處理能力超160萬噸。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原生金屬生產企業和加工企業向再生有色金屬領域延伸,形成原生+再生的融合發展新格局。再生鋁企業與鋁軋制企業共同探索產品報廢后的保級和高值化利用技術;隨著產業綠色化協同化日益加強,壓鑄及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向再生有色金屬特別是再生鋁延伸;節能環保企業布局再生有色金屬,尤其是含銅危廢處置、鋁灰處置;鋰離子電池上下游企業積極探索廢舊鋰離子電池的回收利用;再生鉛企業與電池企業積極構建綠色供應鏈,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正在重構產業生態圈。

目前,中鋁集團、中信集團等中央企業已經把發展再生有色金屬上升到集團戰略統籌規劃的地位,中國五礦集團的國際再生銅鋁原料貿易業務已經非常成熟;山東魏橋、河南神火等大型原生企業積極布局再生鋁產業;江西銅業、大冶有色、金川集團、銅陵有色等大型銅冶煉企業以及海亮、楚江新材、興業盛泰等銅加工企業雜銅利用規模和比例一直保持穩定增長;豫光金鉛、萬洋、金利等鉛冶煉企業以及天能、駱駝、南都、理士、超威等電池生產企業從事再生鉛生產,上下游企業已形成緊密的協作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再生有色金屬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步伐加快。金田銅業、上海永茂泰、順博合金先后在上?;蛏钲谧C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多家上市公司積極涉足再生有色金屬領域,中國宏橋有限公司稱將加大綠色鋁和再生鋁項目,環能國際稱將購買位于中國香港的鋁廢料加工廠。一些已經上市的再生有色金屬企業也在逐步擴大規模,立中集團再生鑄造鋁合金業務在國內18家合金工廠基礎上,加快泰國和墨西哥的再生鋁回收和產能建設。同時,許多再生有色金屬企業籌劃上市或與上市公司合作,拓展融資渠道。隨著我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進程加快,碳減排持續推進,預計針對再生有色金屬企業和項目的投資和并購將繼續呈現增長趨勢。

1

產業布局日益優化

集中度不斷提高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行業規范條件的實施,企業的環保意識大大提高,節能環保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發和推廣積極性普遍提高。再生有色金屬新建項目持續落地,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產業集中度明顯提升。

“十三五”期間,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布局發生重大改變,由傳統的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和川渝地區延伸至中西部地區;江西、湖南等地依托有色金屬工業基礎加快再生有色金屬項目建設,河南、山東等地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用再生產能置換原生產能,廣西、云南、湖北、內蒙古等地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快速興起。一大批再生有色金屬項目的建設運營,不僅為區域經濟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支撐,更成為中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為當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此外,再生有色金屬產業重點園區加快擴容提質。10年間,20個園區成為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2021年,國內主要再生有色金屬產業集聚區產值超過400億元的至少有6個,園區產業鏈延伸實現新跨越。

另一方面,2021年,再生有色金屬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前10位再生銅企業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30%以上,前20位再生鋁企業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50%以上,6大再生鉛企業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42%。

1

創新助力高質量發展

技術水平逐步提高

黨的十八大以來,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工藝技術及裝備水平提高明顯,綠色、智能成為我國制造業轉型的主要方向。再生有色金屬企業加快引進現代化、自動化、智能化技術設備,提高分揀加工的精細化水平,加強綠色制造成套設備的研究和應用。

在新產品開發方面,綠色產品制造備受關注,如無鉛黃銅制造、泡沫鋁合金技術在再生銅鋁深加工領域的應用;在資源綜合利用方面,含銅泥渣的多金屬綜合回收利用工藝的應用,不僅回收主金屬銅,并綜合回收鋅、錫、鎳及貴金屬;稀貴金屬綜合利用技術裝備協同處置含銅危險廢物等。

在再生銅領域,回轉爐、傾動爐、NGL爐或100噸以上改進型陽極爐得到推廣應用,火法精煉直接制桿技術裝備的創新體系和自主知識產權體系初步形成;在再生鋁領域,自動化預處理工藝、雙室熔煉爐及蓄熱式燃燒、熱風余熱利用、富氧燃燒技術、電磁攪拌、在線精煉等得到廣泛應用。此外,煙氣除塵設備、二噁英治理技術、氮氧化物處理技術等被普遍采用,使有害物質排放得到有效控制。通過引進SAP、ERP、MES等信息系統,實現業務流程標準化和規范化。部分再生銅企業信息化平臺和電子系統流程基本覆蓋核心業務領域,部分再生鋁企業數字化車間信息系統關鍵生產指標對比效果顯著,部分再生鉛企業實現破碎分選、熔池熔煉、制酸脫硫全自動化。

國產裝備的技術水平逐步提升,部分企業的技術和裝備已經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3年以來,格林美發展資源深度循環技術,打通從廢棄物到高端制造的完整循環,真正實現化腐朽為神奇,該公司從廢舊電池里提煉的超細鈷粉已占到全球40%的市場份額。中色科技根據多年積累和經驗,把握未來再生鋁工藝技術發展方向,開發低品位及復合鋁合金廢料的處理工藝、適于處理鋁合金廢料的高效節能快速熔化爐、再生鋁生產智能化系統及再生鋁生產過程污染物治理。2020年7月,豫光資源循環利用及高效清潔生產技改項目熔煉系統竣工試產,成為該企業歷史上投資最大的項目。作為我國鉛鋅領域的領軍企業,多年來,豫光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恪守愚公移山、產業報國的初心,先后研制開發出非定態SO2轉化技術、鉛冶煉富氧底吹氧化-鼓風爐還原熔煉技術、廢舊電池自動分離-底吹熔煉再生鉛新工藝、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煉鉛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中國瑞林、江西自立等企業含銅廢料綜合回收銅、鎳、鉛、鋅及貴金屬的工藝技術不斷完善,已實現大規模生產;國際先進的再生鋁原料精細化分選技術裝備在多家再生鋁企業得到普及應用。

1

國際合作步伐加快

賦能產業發展新機遇

近年來,中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國際合作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企業不斷開辟新的原料保障渠道,持續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紛紛在海外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布局。我國不僅繼續保持“全球最大買家”地位,同時也成為國際綠色產業產能合作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

東南亞作為國際合作的熱點地區,目前已有我國再生有色金屬企業建設生產,如立中集團、金田銅業、大正鋁業等熔煉加工企業。

一批批我國再生有色金屬企業相繼“走出去”,從資源合作延伸到園區建設與技術裝備合作,在老撾、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地合作共建產業園區的工作取得初步進展。除了貿易和加工模式轉變,相關企業也深刻意識到參與所在國固體廢物回收利用、環境治理和產業鏈配套的重要性,并正在采取切實的行動轉而成為當地的建設者。再生金屬分會也主動為國內企業“走出去”提供服務,充分利用我國發展循環經濟、創建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等“中國經驗”和“中國模式”,指導相關企業在周邊國家進行有組織、園區化的產能合作。經過幾年的努力,中國再生有色金屬企業已經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

與此同時,近5年,中國再生有色金屬企業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合作進一步鞏固加深。一方面,有的企業到歐美發達國家收購料場或者建立生產基地,有的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裝備,合作模式也在不斷創新。明泰鋁業引進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建成我國第一條鋁渣綠色生態資源化利用生產線。另一方面,全球知名再生有色金屬企業在我國投資力度不減,如諾貝麗斯在江蘇鎮江建立在華首個汽車用鋁閉路循環回收系統,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實現內部鋁資源循環利用。先進再生有色金屬企業發展理念引入國內,如歐洲海德魯開發了高再生鋁含量的CIRCAL合金并應用于建筑、消費等領域。

隨著國際產能合作進一步擴大,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從“原料進口+產品輸出”延伸至“投資+貿易”。合作模式更加多樣化,在“雙碳”“雙循環”新格局下,我國與相關經濟體在綠色低碳產品互認機制、推動原料標準的國際化、開展溫室氣體減排的技術交流等領域合作潛力巨大。

1

城市礦產資源豐富

“垃圾變寶”前景廣闊

城市礦產是指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產生和蘊藏在廢舊機電設備、電線電纜、通訊工具、汽車、家電、電子產品、金屬和塑料包裝物以及廢料中,可循環利用的鋼鐵、有色金屬、稀貴金屬、塑料、橡膠等資源,其利用量相當于原生礦產資源。就一般的金礦而言,1噸礦石中所含金約5~10克,而1噸重的手機中可提取金約150克。重視城市礦產的開發與利用,是緩解資源瓶頸約束、減輕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也是發展循環經濟、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內容,對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城市礦產領域的新技術開發已經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近年來,行業企業、高校院所開始用綠色理念進行技術創新。以中南大學為例,該校先后開發出有色金屬復雜資源低溫堿性熔煉基礎研究、典型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及先進材料制備應用、廢棄電路板多金屬富集粉末低溫堿性熔煉基礎研究、難處理含金硫化銻礦臭氧氧化浸出應用基礎研究、溶液體系Co(Ⅱ)多相催化臭氧氧化應用基礎研究、生物吸附劑合成及其重金屬離子吸附行為研究等一系列新技術。依托在有色礦冶領域近70年的技術和項目積累,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在城市礦產領域快速發展,不斷將冶金行業技術移植到城市礦產領域,擁有多項核心技術。大冶有色通過澳斯麥特爐系統高效協同處置廢印制電路板示范項目實現有色金屬安全有效回收。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正加速發展,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在2025年達到汽車銷量的20%。隨著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消費量持續快速增長,我國已經迎來動力電池退役潮。根據相關預測,到2030年,可回收磷酸鐵、碳酸鋰、硫酸鎳、硫酸鈷以及硫酸錳總質量將分別達到103.9萬噸、19.3萬噸、69.9萬噸、29萬噸和15.4萬噸。屆時,我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行業總規模將達1000億元以上。據再生金屬分會統計,截至2021年末,全國廢舊動力電池再生利用企業已超過300家,產能超過100萬噸。相關企業紛紛強化電池回收、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各環節的協同高效管理,為提高鎳、鈷、鋰等資源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撐。

1

“雙碳”推動循環經濟發展

再生金屬產業迎來黃金期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著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

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2021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共10個方面,其中,涉及有色行業有8項重點任務,體現了有色行業對實現國家戰略的重要性,而再生有色金屬更是勇擔有色金屬行業降碳重任。

相關產業政策密集出臺,為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指出,要加快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發展,完善廢棄有色金屬資源回收、分選和加工網絡,提高再生有色金屬產量?!?ldquo;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中指出,到2025年,再生有色金屬產量達到2000萬噸,其中,再生銅、再生鋁和再生鉛產量分別達到400萬噸、1150萬噸、290萬噸?!?ldquo;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25年,再生銅和鋁產量比例分別達到35%和20%。2022年8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鼓勵增加高品質再生金屬原料進口,到2025年,再生金屬供應占比達24%以上。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是有色金屬工業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方式和重要支撐,特別是再生鋁對二氧化碳減排的貢獻尤其明顯。

據再生金屬分會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再生金屬行業節約了2.7億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3億噸。2021年,再生有色金屬主要品種實現二氧化碳減排超0.9億噸,其中,再生銅減排385萬噸、再生鋁減排8800萬噸、再生鉛減排178萬噸。與此同時,還節能3317.04萬噸標煤,節水22.52億立方米,減少固體廢物排放18.93億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58.11萬噸。預計到2025年,再生有色金屬降碳量超過1.4億噸,為推動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作出重要貢獻。

2021年11月8日,在武漢召開的第二十一屆再生金屬論壇及展覽交易會上舉行了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減碳”倡議儀式,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副會長、立中合金集團董事長臧立根宣讀倡議書,呼吁全行業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為實現我國“雙碳”目標貢獻再生有色金屬人的智慧和力量,讓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成為有色金屬工業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一道最亮麗的風景。

逐浪朝陽產業,更逢東風浩蕩。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王健提出,下一步,再生有色金屬產業要在4個方面有所作為:一是進一步提高再生有色金屬的資源保障能力。要積極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既要鼓勵國內回收,也要鼓勵高品質原料進口。加快國內原料分類回收體系建設,布局一批區域再生銅、鋁預處理配送中心,提高保級利用水平。二是保障再生有色金屬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與安全。要補短板、強弱項,加快構建開放共贏、協同發展、有序推進的產業生態平臺。三是進一步加強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科技創新能力。要在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等方面多下功夫,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四是進一步發揮再生有色金屬的降碳優勢和潛力。發揮再生有色金屬相比原生金屬碳排放的絕對優勢,為產業鏈上下游用戶提升綠色低碳競爭力和有色金屬工業順利實現“雙碳”目標作出貢獻。

責任編輯:孟慶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yuyu666.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mqk@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

JULIA ANN 精品艳妇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